|
||||||||||||||||||||
接觸雙小行星(4179)Toutatis的形成機制研究發布時間:2019-01-19 來源: 瀏覽:題目:接觸雙小行星(4179)Toutatis的形成機制研究 時間: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11:00 地點:三樓中會議室 報告人:紫金山天文臺胡壽村博士 摘要: 近地小行星4179 Toutatis因為其奇特的形狀和自轉而備受關注。地面雷達觀測和嫦娥二號光學探測結果均顯示該小行星具有延展型的接觸雙小行星結構(雙瓣結構),并且連結處位于主瓣的長軸上。據推測該小行星的形成機制可能來自于兩部分結構的相互低速撞擊。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過程,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數值模擬工作,并將結果與光學照片進行比較。我們考慮的機制為:假設Toutatis的母體是一顆雙軌旋同步雙小行星,在近距離飛越地球的過程中,由于地球的引力改變了其相互軌道,并且地球潮汐有可能影響該系統主星和衛星的自轉和形狀。我們假設衛星相對主星的距離為4倍主星半徑,并且兩部分均考慮為由無粘聚力作用的自引力球形粒子聚合體所構成。我們采用了基于軟球離散元模型的顆粒動力學數值模擬方法模擬了整個過程。結果表明,在合適的參數下,該機制很容易形成接觸雙小行星,但我們發現兩者之間的相互碰撞很難用來解釋主瓣的延展型結構。然而,我們同樣發現,在飛越距離大概1.4~1.5倍地球半徑情況下,我們可以獲得一組與目前Toutatis形狀相似的接觸雙小行星,這樣的結果表明該工作中提出的機制有可能用來解釋類似Toutatis延長型接觸雙小行星的形狀起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