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小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空間飛行器精密定軌及其在深空探測、衛星導航中的研究與應用工作。
胡小工同志從學生時代起就樹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明確了通過科學探索貢獻社會,為祖國的富強奮斗終生的遠大志向。博士畢業后,一直在上海天文臺從事科學研究。胡小工同志業務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工作認真負責。曾主持和參與了國家973項目“大陸強震機理和預測”的GPS數據分析;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空間對地觀測與應用研究”的主要參加者;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GRACE重力場揭示的我國大陸及近海的質量重新分布”。最近十年以來,他工作的重點是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探月工程和二代導航系統等兩個國家大科技專項。
胡小工同志在探月工程中,擔任嫦娥工程測控系統射電甚長基線干涉(VLBI)測軌分系統下屬的軌道計算子系統的指揮,參加定軌、定位方案的制定以及反復論證,帶領小組成員研發了深空探測定軌定位軟件。并從頭至尾參與了從嫦娥1號到嫦娥5號的測控任務,并在任務期間作為VLBI分系統聯絡員在北京航天城參與任務實施。在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過程中,他親身感受到一些老共產黨員以大局為重,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優秀品質,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他鄭重的寫下入黨申請書,并嚴格要求自己,政治思想覺悟、個人素質也有了全面的發展;正式入黨后, 立足自身崗位,帶領團隊成員歷經兩年多時間準備,從總體技術方案到關鍵技術創新,在探月任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信息處理系統負責人,負責北斗二代衛星試驗衛星工程地面支持系統信息處理系統的研制、建設工作。根據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特點,設計了GEO/IGSO/MEO混合星座多種精密定軌方法相結合的定軌方案,完成了星地星間聯合精密定軌方法、高精度時間同步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攻關研究。
信息處理系統是北斗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胡小工同志帶領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實現了區域地面布站、衛星觀測弧段受限、多星座聯合定軌、星地/星間聯合定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面對技術難度大、任務緊等困難,他不畏艱難,刻苦鉆研,協同工作,利用研制的系統開展了對北斗全球新一代試驗衛星的導航信號性能試驗和信息處理試驗。全面評估了星間鏈路的測量性能,并成功實現了時間同步、定軌等業務對星間鏈路數據的建模和處理,初步評估表明星間鏈路測量的加入提高了空間信號的精度,達到預期效果,圓滿完成任務。
在長達五年的研制和聯調、運行過程中,胡小工同志一直堅持和年輕的同志們一起工作在北京的主控機房。在期間每次遇到技術上的困難,或者運行中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他總是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和協作的同志們深入討論,反復斟酌修改方案,慎重決定調整措施。雖然家在上海,家里還有剛上學的小孩,但胡小工同志每周在北京的時間比在上海陪伴家人的時間還要多。正是因為有了胡小工同志這樣不畏艱苦、勇于創新、勇于面對挑戰的眾多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北斗系統才能沖破美國、歐洲等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在短短的十年內不僅建成了北斗系統,其性能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保障國家安全,提高我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的話語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胡小工同志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到。作為課題組組長,所負責的課題組運行狀態良好。在各項重大任務中,與外單位以及軍方的合作也非常好,很多單位對他的工作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和認可。他作為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為上海天文臺承接相關科研任務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胡小工對老一輩的科學家尊重有加,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同時積極指導青年科研人員,在國家重大專項以及試驗星信處項目中,給予年輕人鍛煉的平臺,指導年輕人進行學術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為年輕人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胡小工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具體能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注意在工作中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加黨支部、工會小組組織的活動。為人正直、作風正派、與同事關系融洽。對天文學的熱愛與執著、對祖國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強烈責任心,促使他在科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樂此不疲。多年來,胡小工一直奮斗在第一線,帶領團組攻堅克難,正是這種不怕吃苦、以苦為樂的精神,使他在攀登科學高峰的征程中不斷進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個人等科研成果和榮譽稱號。